隧道机电设备是保障隧道安全、高效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,其功能覆盖隧道环境监测、交通疏导、应急救援、设备控制等多个领域。以下从不同系统维度详细介绍其核心功能:
一、通风系统
功能:
空气循环与净化:通过射流风机、轴流风机等设备,排出隧道内机动车尾气(如 CO、NOx)、粉尘及异味,引入新鲜空气,确保洞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(如 CO 浓度≤25ppm)。
应对特殊场景:
火灾工况:开启火灾模式,强制排烟,控制烟雾扩散方向,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条件。
交通拥堵: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通风频率,防止污染物积聚。
节能控制:结合传感器数据(如风速、污染物浓度)自动启停风机,降低能耗。
二、照明系统
功能:
基础照明:提供连续、均匀的照明,满足不同时段(白天 / 夜间)、不同车速下的驾驶视线需求(如入口段亮度≥80cd/m²,中间段亮度≥5cd/m²)。
应急照明:
断电或事故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(如 UPS、蓄电池),确保疏散通道可见。
配置疏散指示标志灯,引导人员向安全出口撤离。
智能调节:通过光感探头动态调整灯光亮度(如阴天增强照明,深夜降低亮度),兼顾能效与安全性。
三、监控与通信系统
1. 监控系统
实时监测:
利用摄像头、雷达、激光检测器等设备,采集车流量、车速、拥堵状态等交通数据,生成实时路况报告。
监测隧道结构安全(如裂缝位移、渗漏水)、设备运行状态(如风机温度、水泵压力),预警设备故障或结构异常。
信息发布:
通过可变情报板(VMS)、限速标志等,实时发布交通提示(如 “前方事故,禁止变道”)、天气预警(如 “隧道内结冰,谨慎驾驶”)。
联动导航平台,引导车辆绕行拥堵隧道。
2. 通信系统
语音通信:提供隧道内有线 / 无线对讲系统(如 IP 电话、集群通信),便于交警、消防、养护人员协同作业。
数据传输:搭建光纤网络,传输监控视频、设备状态数据至隧道管理中心,支持远程集中管控。
紧急呼叫:设置隧道内紧急电话按钮,供驾乘人员一键呼叫救援,定位信息同步至指挥中心。
四、消防与救援系统
1. 火灾探测与报警
早期预警:通过感烟 / 感温探测器、光纤测温系统,实时监测异常热源,触发声光报警(如隧道内温度≥60℃时自动报警)。
定位与联动:报警时自动锁定起火位置,联动通风系统切换为排烟模式,关闭相邻防火分区卷帘门,阻断火势蔓延。
2. 灭火设施
自动喷水系统:在隧道顶部布置喷淋头,火灾时自动喷水降温,控制火势扩大。
消火栓与灭火器:沿隧道侧壁每隔 50 米设置消火栓箱(含水枪、水带),并配置干粉 / CO₂灭火器,供初期灭火使用。
3. 应急救援
疏散引导:通过广播系统(PA)实时指挥人员沿疏散通道(如人行横洞、车行横洞)撤离至安全区域。
消防联动:与城市消防指挥中心联网,自动传送火灾位置、隧道结构图纸等信息,缩短救援响应时间。
五、供配电与电力监控系统
功能:
稳定供电:
采用双回路电源(市电 + 备用发电机),保障通风、照明、消防等设备不间断运行。
配置电力变压器、配电柜,将高压电转换为设备使用的低压电源(如 380V/220V)。
能耗管理:通过电力监控系统(SCADA)实时监测各设备用电量,分析负荷曲线,优化供电方案,降低线路损耗。
防雷与接地:设置防雷装置和接地系统,防止雷击损坏设备,保障人员安全。
六、交通设施与安全系统
功能:
交通秩序管理:
安装车道指示器(如绿色箭头 / 红色叉形灯),控制车道通行状态(如事故时封闭某车道)。
设置减速带、反光标线、轮廓标等,引导车辆安全行驶,减少剐蹭事故。
特种车辆优先:为消防车、救护车等设置应急通道指示灯,支持快速通行。
事故预防:在弯道、陡坡等危险路段增设线形诱导标、雷达测速屏,警示驾驶员控制车速。
七、环境与设备控制系统
功能:
数据采集与分析:通过温湿度、CO/VI(能见度)传感器,实时采集隧道环境参数,生成趋势报表(如每日污染物浓度变化曲线)。
自动化控制:基于预设逻辑或 AI 算法,自动调节通风、照明、排水等设备运行(如 CO 浓度超标时自动启动风机)。
远程运维: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平台远程查看设备状态、下发控制指令,实现 “少人值守、集中管理”,降低人工巡检成本。
隧道机电设备通过多系统协同工作,构建了 “监测 - 控制 - 应急 - 服务” 一体化的智能管理体系,其核心价值在于:
保障安全:预防事故发生,缩短应急响应时间,降低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。
提升效率:通过自动化控制和数据驱动,优化资源配置,减少人工干预。
改善体验:提供舒适的通行环境(如适宜的温湿度、充足照明),增强驾乘人员安全感。
随着物联网(IoT)、5G、AI 等技术的应用,未来隧道机电设备将向智能化、低碳化、主动预警化方向升级,进一步提升隧道运营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。
转载:互联网